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——蒲州梆子
来源:非遗中心
发表时间:2020-04-22 16:56
蒲州梆子形成于明末清初晋、陕、豫交界三角地带的蒲州(今永济市境内)。主要流行于山西的南部以及陕西省和河南省的部分地域。初期民间称“乱弹”或“梆子腔”,清代中叶称“山陕梆子”,民国初年称“蒲州梆子”,是我国古老梆子腔剧种之一,被誉为“梆子腔”的鼻祖。
蒲州梆子是板腔体戏曲剧种,唱腔以梆子腔为主,另有昆曲、吹腔及民歌小调等。梆子腔属板腔体,有7种基本板式。另有唢呐曲牌和丝弦曲牌计300多支。蒲州梆子的声腔特征是腔高板急,慷慨激越,行腔高亢奔放,富有激情。蒲州梆子唱腔长于表现慷慨激情、悲壮凄楚的英雄史剧,又善于刻画抒情剧的人物性格和情绪。其表演最鲜明的特点是火爆奔放,宽大有力,舒展明快,注重做工。尤其是擅用特技表现人物,属于难度较高、观赏性极强的表演技巧。仅特技绝活就有30余种,其帽翅、髯口、翎子、梢子、鞭子、跷功等表演绝技,在全国享有盛名。